导言
“这几天便秘太严重了,我在厕所蹲了十几分钟,感觉肚子都被挤得有点痛……”
这是我一位孕晚期的朋友小婕的吐槽,说的时候她还一脸担忧地摸着肚子:“宝宝会不会被我挤到啊?”
其实,这不是孕妈的“多虑”。很多人在怀孕后都会遇到同样的烦恼:便秘、上厕所困难、如厕时间过长,甚至感觉胎儿会在肚子里“抗议”。
这些日常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,其实对胎儿确实可能产生影响。特别是在孕中晚期,妈妈的一举一动,胎宝都能感受到。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:怀孕期间,上厕所这件“小事”,真的不小!
01
怀孕不同时期,胎儿感受到的如厕“动静”不同
展开剩余85%孕期的变化是循序渐进的,胎宝宝在肚子里的感觉,也随时间而发生改变。
孕早期:你动我不动
怀孕前3个月属于孕早期,此时胎儿体型很小,还处在“拼命发育”的阶段。
这个时候的宝宝像个小种子,虽然安静地待在子宫里,但还不足以感知外部太多动作。
所以,这个阶段的如厕基本不会对宝宝造成什么实质性影响。但孕早期激素水平上升,很多妈妈会出现孕吐和尿频的现象。
动作幅度大、蹲起太猛,才可能刺激到子宫,稍加注意即可。
孕中期:开始“有话直说”
进入孕中期(大约怀孕4~7个月),胎儿逐渐发育,体型明显变大,妈妈的肚子也显怀了起来。
此时的宝宝已经开始具备一定感知能力,甚至能通过胎动来“表达意见”。
所以,如果妈妈如厕时间过长或姿势不当,宝宝感到不舒服时,可能会用踢腿、翻身等方式来提醒你:“妈妈,换个姿势吧,我有点不舒服啦!”
孕晚期:“别再压我了!”
孕晚期是整个孕期最敏感的阶段,胎儿体积大、活动空间小,子宫几乎“满载运行”。
如厕时稍微用力过猛、姿势压迫,就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胎儿的状态。
尤其是便秘时如厕过久,胎盘血流受到压迫,严重时甚至可能造成胎儿短暂性缺氧,危及胎儿健康。
所以,孕晚期的如厕,真的是“技术活”,不能马虎。
02
孕晚期如厕三大注意事项,宝宝更安全
到了孕晚期,准妈妈们一定要对如厕这件事多加重视,下面这三点务必要谨记:
控制如厕时间:不超过10分钟为宜
很多人习惯上厕所时刷手机、看视频,结果一坐就是半小时。
但对于孕晚期的妈妈来说,长时间坐或蹲会对子宫产生持续压迫。
这种压迫不仅让妈妈难受,还可能影响子宫和胎盘的血液循环,严重时会导致胎儿宫内缺氧。
建议每次如厕控制在8~10分钟以内,最长不要超过15分钟。不要一边“蹲坑”一边“追剧”!
姿势要正确:能坐不蹲,保护肚中宝
不少老房子或乡下家庭卫生间还保留着蹲便式马桶,对于孕晚期肚子隆起、行动不便的孕妈妈来说,这种蹲姿其实非常不友好。
研究表明,蹲便会加大对腹部的挤压,甚至会诱发宫缩、早产等风险。
建议尽量使用坐便器,如厕时保持背部挺直、身体放松,避免过度用力。
如果条件允许,可选择孕妇专用坐便辅助椅,减轻骨盆和腹部压力。
外出如厕要有陪伴,防止意外情况
到了孕晚期,身体平衡能力下降,容易疲劳或头晕。因此,如果外出在外,尽量不要独自如厕,尤其是在公共场所,最好有家人陪伴。
若突然出现腹痛、见红、破水等早产征兆,有人能及时协助或拨打120。
不要觉得这是“小题大做”,在关键时刻,哪怕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。
03
缓解便秘,减少如厕痛苦,孕妈可以这样做
便秘是孕期常见困扰,尤其在孕晚期更加明显。原因包括:孕激素影响肠胃蠕动、胎儿压迫肠道、活动量减少等。
与其在厕所“奋斗”半天,不如从根本上缓解便秘:
多吃膳食纤维
膳食纤维是天然“润肠剂”。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,比如:红薯、苹果、香蕉、菠菜、燕麦、南瓜等,可以有效促进肠道蠕动,减轻便秘情况。
保证水分摄取
不少孕妈担心水肿、夜尿多,就不敢多喝水。但水分不足会让大便干结,导致排便更困难。每天保证1500~2000毫升的饮水量,对改善便秘很有帮助。
适量运动
散步是孕期最适合的运动方式,建议每天坚持30分钟轻度步行,不仅有助于通便,还能促进血液循环、增强体力,为分娩做好准备。
建立规律排便时间
可以每天固定时间去厕所,哪怕没感觉也去坐一坐,帮助身体建立排便反射,有利于形成规律习惯。
果妈寄语
孕期每一个阶段都是生命成长的奇迹,而准妈妈的每一个小细节,都关系着宝宝的健康与安全。别小看“上厕所”这件事,它可能藏着大问题。
尤其到了孕晚期,胎儿越来越敏感,妈妈的一点疏忽,可能就会带来宫内缺氧等风险。
因此,准妈妈们要多加注意如厕方式、时长和安全,真正做到“为了宝宝,事无巨细”。
©图源网络|侵删
作者简介:果妈,家庭教育指导师,专注分享育儿知识、亲子教育经验、婚姻家庭感悟,欢迎关注。
发布于:广东省汇融优配-配资指数平台-配资专业门户登录入口-配资股网址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